咨询热线:020-38816946
关于印发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计美学》等三门课程考试大纲的通知

粤考办〔2013〕5号

 

关于印发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设计美学》等三门课程考试大纲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主考学校自学考试办公室:

     根据《关于调整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分省统考课程使用教材的通知》(粤考办〔2013〕3号)规定,从2013年7月开始,调整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计美学》等3门课程的使用教材。现将上述3门课程的考试大纲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及时向社会公布,以便考生及时了解有关信息。

附件:

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计美学》课程(课程代码:04026)考试大纲

2.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

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计原理》课程(课程代码:09235)考试大纲

 

        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1月28日

 

附件1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设计美学课程(课程代码:04026)考试大纲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何谓现代设计

第一节 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

第二节 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第三节 设计美学

第二章 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一节 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

第二节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各国的发展

第三节 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

第四节 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第五节 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第三章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第二节 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

第三节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

第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第一节 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第三节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第五章 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

第一节 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第二节 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 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第四节 当代设计美学观

第五节 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

第六节 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

三、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设计美学》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是学生深入认识设计专业的较高层次的思想指导,课程中有大量讨论和研究的设计理念和美学的问题,是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课程。本课程探讨主要围绕现代设计理念与美学思想这个中心,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设计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设计美学是从现代设计发展的视角,通过对设计美学思想的诠释和解读来认识设计、理解设计。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设计美学》(Design & Aesthetics)与《设计概论》、《设计史》共同构成设计类各专业史论课,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学习《设计美学》有助于理解、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美学修养,对提高设计水平,创造美的设计,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大有裨益。同时学习《设计美学》,有利于整个美学学科的建设。

三、教材的第一和五章是考核重点,第二、三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四章是考核一般章。第一章是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美学概念的界定和特征的探讨。第二章是研究从现代设计的诞生到现代设计理念的建立这一时期,现代设计美学思想如何产生、以及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第三章是研究从工业经济时期进入信息经济时期,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这种变化对这一时期现代设计的影响。第四章主要对中国现代设计理念、现状和美学特征的研究。第五章重点探讨设计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审美的关系,集中对当代设计美学的观念、特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何谓现代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现代设计与美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的诞生;了解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了解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设计美学的界定和特性。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

2、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3、设计美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三)设计美学的界定。

四、考核要求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

1. 识记:现代科学观的建立、基于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总景观。

2. 领会:基于机器文明的现代艺术。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诞生的综合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l. 领会: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点。

2.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传统工艺美术的稳定性和地域性。

3. 综合应用:他们各自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现代设计美术的界定

1. 识记: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

2. 领会:现代设计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类别。

 

第二章      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掌握现代设计诞生的过程;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掌握功能主义的形成;对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阐述,使学生了解到功能主义在欧洲的具体体现;对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美国不同的体现。

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欧洲体系和美国体系。

本章难点:这两大体系产生的环境以及对世界设计发展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1、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

2、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各国的发展

3、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

4、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5、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相关现代设计运动的特征。

(二)“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特点、“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的特点。

(三)欧洲现代主义设计体系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四)美国现代主义设计体系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

    1. 识记:工艺美术运动和相关现代设计运动的概念与内容。

2. 领会:这些运动产生的原因。

3. 简单应用:这些运动在各国的表现特征。

4. 综合应用:现代设计运动在欧洲各国发生的背景和美学文化因素分析。

  (二)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

1. 识记:两所学校办学的内容。

2. 领会:两所学校对现代设计教育观念。

3. 简单应用:两所学校办学的特征与意义。

4.综合应用:两所学校对现代设计理念的不同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1. 识记:欧洲设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领会:欧洲设计体系在其主要国家的不同表现。

3. 综合应用:为什么欧洲体系在其内部也有很多的差异。

(四)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1. 识记: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2. 领会:美国设计体系产生的原因。

3. 综合应用:欧美两种设计体系异同及其原因。

 

第三章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本章重点: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的内容和特征。

本章难点: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1、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2、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

    3、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

(二)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的具体表现。

(三)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

四、考核要求

(一)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1. 识记: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2. 领会: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内容及其背景。

3. 综合应用:后工业经济时代对设计、美学思想的要求。

(二)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

    1. 领会: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

2.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三)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

    1. 领会: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的内容和特征

2. 简单应用: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的案例分析。

  3. 综合应用: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的原因以及未来趋势。

 

第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研究,认识中国设计的历史、现代中国设计中传统文化情结,以及怎样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本章重点:现代中国设计中传统文化情结。

本章难点:怎样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二、课程内容

1、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2、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3、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二)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四、考核要求

(一)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1. 识记: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历史发展过程。

2. 领会: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历史的背景。

(二)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1. 识记:传统文化情结的内容和特征

     2. 领会:传统文化情结的内容和特征的背景。

3. 综合应用:传统文化情结的内容和特征的现代设计应用。

(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1. 领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问题所在。

       2. 简单应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具体案例分析。

      

第五章  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通过对当代设计美学的学习现代设计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能从当代设计观的建立、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当代设计美学观、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等方面对当代设计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章重点:当代设计美学的内容和层次。

    本章难点:怎样甄别当代优秀的设计美学,并在设计实践中运用它们。

二、课程内容

1、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2、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3、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4、当代设计美学观

5、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

6、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

 

三、考核知识点

(一)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二)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三)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四)当代设计美学观

(五)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

(六)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

四、考核要求

    (一)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1. 识记:当代设计观的内容。

2. 领会:当代设计观建立的背景。

    (二)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1. 识记: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2. 简单应用: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的具体应用分析。

    (三)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1. 领会: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2. 简单应用: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的具体案例说明。

    (四)当代设计美学观

1. 识记:当代设计美学观的概念。

2. 领会:通过设计案例来具体阐述当代设计美学观。

    (五)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

1. 识记: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的概念和内容

2. 领会: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的关系。

3. 简单应用: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

4. 综合应用:大众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具体影响

    (六)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

       1. 识记: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内容。

2. 简单应用: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的具体设计案例分析。

3. 综合应用: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艺术设计与美学》刘子川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

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

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

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本课程主要是考核考生对设计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考生运用设计美学理论分析现代设计现象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设计美学》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设计美学,要以《设计原理》为基础,结合课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通过自身设计创作灵感的涌现来反思设计美学的影响。

    (3)多看一些相关的美学理论著作,如荷加斯《美的分析》,鲍列夫《美学》,迈耶《视觉美学》,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斯可拉顿《建筑美学》,板仓寿郎《服饰美学》等等。

(4)可通过搜索国外设计理论网站获取最新相关资料的方法来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针对重点章(第一、五章)、次重点章(第二、三章)和一般章(第四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6、8、8、5、5,即总学时不少于32。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史料,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二) 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三)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设计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

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一)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三)本课程考试题型有5种,分别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和论述。

(四)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五)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附件2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

 

目  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第五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第五章  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第一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第三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第六章  中学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节  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第五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第七章  中学的作文教学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

第三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

第四节  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第五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

第八章   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节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第三节  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第四节  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

第九章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第一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

第三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

第十章  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的复习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的测试

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具备本学科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能够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本质联系;中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与教师专业素养;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中学语文课中阅读、作文、口语交际教学以及课外活动各个领域的特殊原理和方法;中学语文课程的复习与测试等。

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范读、课文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评议、“双基”分析、板书设计、作文批改、讲课、课外辅导、考试命题等。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与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程的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教育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的学科。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以教育学尤其是课程论、教学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还应先修心理学课程,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它以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因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特定领域为中学语文教育实践,所以,汉语言文学学科如语言学、文学、文章学、阅读学、写作学、言语交际学等的基础理论,也都是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必然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去解决中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先具备上述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分章设置。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为课程论部分;第五章至第十章为教学论部分。

本课程的重点章为第一、六章,次重点章为第三、七章,其余为一般章。学习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重点章和次重点章。

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应不少于 72 学时。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

3、“语文”名称的含义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

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

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四)考核要求

1、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识记: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1)识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掌握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及其使用。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1、课程理论依据

2、社会需要依据

3、学科规律依据

4、学生心理依据

二、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系统的构成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

4、口语交际

5、综合性学习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一、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编订

1、过去的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

2、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

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

1、课程导引

2、课程性质

3、课程目标

4、课程内容

5、教学建议

6、相关附录

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

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其评价的基础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的意义

1、凭借功能

2、示范功能

3、教育功能

4、发展功能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

1、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

2、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

三、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

四、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

1、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

2、语文教科书的钻研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2、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

3、中学语文教材

   (四)考核要求

1、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1)识记:课程。

(2)领会: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

(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要素。

(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系统。

2、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1)识记: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

(2)领会: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

(3)简单应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

(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3、中学语文教材

(1)识记:中学语文教材的概念;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

(2)领会: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

(3)简单应用:语文教材的意义。

(4)综合应用:语文教科书的钻研。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掌握中学语文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依据、特点和内容。

本章是本课程的次重点部分,需要理解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特点。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一、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二、语文教育的整体性

三、语文教育的终身性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

一、语文德育的依据

1、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看

2、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看

二、语文德育的特点

1、情与理的结合

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

三、语文德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一、语文智育的依据

1、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

2、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

二、语文智育的特点

1、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

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

三、语文智育的内容

1、培养观察力

2、培养记忆力

3、培养思维能力

4、培养想象力

5、培养注意力

 

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一、语文美育的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语文学科的优越条件

二、语文美育的特点

1、形象生动性

2、情感愉悦性

3、个性鲜明性

4、和谐统一性

三、语文美育的内容

1、自然美

2、社会美

3、艺术美

第五节  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

一、语文情育的依据

1、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

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

二、语文情育的特点

1、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

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

3、语文情育与认知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三、语文情育的内容

1、良好的情感品质

2、积极的情感倾向

3、高尚的情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考核知识点

1、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1)识记:语文学科的三种功能。

(2)领会:语文教育功能特殊性的三个方面。

(3)简单应用:语文教育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语文教育功能在教学中的综合发挥。

2、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

(1)识记:德育;语文德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德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德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德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3、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1)识记:智育;语文智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智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智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智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智育。

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1)识记:美育;语文美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美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美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美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5、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

(1)识记:情育;语文情育的内容。

(2)领会:语文情育的依据。

(3)简单应用:语文情育特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4)综合应用:遵循语文情育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育。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认识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领会并自觉培养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语文知识教养

二、语文能力培养

三、学生智力开发

四、品德观念影响

五、审美情操陶冶

六、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养

1、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2、热爱学生,期待成才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勤于学习,勇于创新

二、学业知识素养

1、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

2、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三、语文教学能力

1、语文备课能力

2、语文施教能力

3、语文考核能力

四、职业心理品质

1、认知方面

2、情感方面

3、意志方面

五、语文教育研究能力

1、调查研究的能力

2、选题定向的能力

3、收集资料的能力

4、开展实验的能力

5、总结经验的能力

6、观察想象的能力

7、反馈验证的能力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2、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

(四)考核要求

1、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1)识记:中学语文知识;中学生语文能力。

     (2)领会:初中生和高中生语文能力要求的异同。

     (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教学某方面任务的完成。

     (4)综合应用:全面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2、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1)识记: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构成。

(2)领会: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内涵。

     (3)简单应用:中学语文教师学业知识的学习。

(4)综合应用: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发挥。。

 

第五章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

    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在于“基础”二字

第二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有关内容

二、对上述内容的分析

第三节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

1、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

2、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

3、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

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

1、传授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2、技能训练要联系读写和口语交际实际

3、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三)考核知识点

1、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3、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四)考核要求

1、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1)识记:“双基”的含义。

     (2)领会:语文知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3)简单应用:使用教材落实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

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1)识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有关初中阶段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

    (2)领会:对初中阶段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基本内容的分析

3、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1)领会: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

    (2)简单应用:分析语文教学中知识和能力教学的表现。

(3)综合应用:在教学中贯彻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

 

第六章   中学的阅读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各类文体的特点及教学要领,具备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既要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又要具备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各类文体教学的要领。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一、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1、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2、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操

3、建立丰厚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

     1、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识字写字基础

     2、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一般知识和能力基础

     3、阅读教学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练习机会,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4、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的主要阵地

第二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构成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分为:感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

1、培养阅读兴趣

2、传授阅读知识

3、传习阅读方法

4、养成阅读习惯

第三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一、中学阅读教学过程

1、一般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

2、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

二、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

1、一般阅读方法

2、常规的阅读教学方法

3、阅读教学的多媒体方式

4、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第四节  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一、实用文的阅读教学

1、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2、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3、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4、应用文的阅读教学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1、诗歌的阅读教学

2、小说的阅读教学

3、散文的阅读教学

4、剧本的阅读教学

三、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第五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一、备课的意义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修养

二、备课的内容和步骤

1、熟悉大纲

2、钻研教材

3、了解学生

4、设计教学

三、教案的编写和使用

1、教案的种类

2、教案的格式

3、教案编写的注意事项

4、教案的使用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2、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3、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4、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5、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四)考核要求

1、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1)识记:“阅读”的定义。

(2)领会: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

(3)简单应用: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

2、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1)识记:阅读能力;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

(2)领会: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

(3)简单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知识,传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3、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1)识记:一般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

(2)领会: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

(3)简单应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学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

(4)综合应用: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应用。

4、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1)识记:实用文、文学作品、文言文的含义。

(2)领会: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地位。

(3)简单应用: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要领。

(4)综合应用:各种实用文、文学作品以及文言文教学的设计。

 5、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1)识记:备课;课型。

(2)领会:备课的意义;备课的内容和步骤。

(3)简单应用:教学设计的分项练习。

(4)综合应用:教案的编写和使用。

 

第七章  中学的作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认识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明确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理解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具备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

本章是本课程的次重点部分,既要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又要具备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难点在于理解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掌握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具备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一、作文教学的目的

1、培养写作能力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中学作文教学的内容

1、写作知识的学习

2、写作方法的实践

3、写作心理的养成

第二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

一、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

1、文体方面

2、文风方面

3、篇幅方面

4、速度方面

5、态度方面

二、中学作文训练的方式

1、命题作文

2、看图作文

3、给材料作文

4、话题作文

5、自由拟题作文

6、多媒体网络作文

第三节  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

一、作文训练的序列

1、从心理层面划分的序列

2、从操作层面划分的序列

二、遵循知能转换规律建构写作能力培养程序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写作知识

2、引导学生从知识短文中掌握写作理论

3、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进行知能结合尝试

4、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能转换

第四节  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一、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

1、命题

2、指导

3、批改

4、讲评

二、作文教学的主要课型

1、作文指导课

2、作文讲评课

第五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

一、作文教学备课的内容

1、明确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2、研究语文课本

3、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

4、制订作文教学计划

二、作文课的教案编写

1、作文指导课的教案编写

2、作文评奖课的教案编写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2、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

3、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

4、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5、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

(四)考核要求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1)识记:作文能力;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心理。

(2)领会:作文教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简单应用: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4)综合应用: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专门能力;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教学的内容。

二、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

(1)识记:各种中学作文训练方式的定义。

(2)领会: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

(3)简单应用:命题作文、看图作文、自由拟题作文方式的要求。

(4)综合应用:各种中学作文训练方式的实际应用。

三、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

(1)识记:作文训练序列。

(2)领会:中学作文训练的各种序列。

(3)简单应用:作文训练序列的分阶段实施。

(4)综合应用:“感悟??明理??尝试??转换”写作训练程序的系统实施。

四、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1)识记: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作文讲评课的具体样式。

(2)领会:一次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

(3)简单应用:落实作文指导的内容;应用作文批改的方法。

(4)综合应用:作文讲评课的设计。

五、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

(1)领会:作文教学备课的内容。

(2)简单应用:作文教学计划的制订。

(3)综合应用:作文课的教案编写。

 

第八章  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熟练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

一、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

1、从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看

2、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

3、从开发智力的角度看

二、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任务

1、口语交际态度和习惯的培养

2、口语交际技巧的训练

第二节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一、实践性

二、提高性

1、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2、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随机性

1、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性

2、社会生活中的随机性

第三节  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一、听话的训练方式

1、结合阅读教学的听话训练

2、结合写作教学的听话训练

3、口语交际中的听话训练

二、说话的训练方式

1、结合阅读教学的说话训练

2、结合作文教学的说话训练

3、口语交际中的说话训练

第四节  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

一、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内容

二、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编写

(三)考核知识点

1、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

2、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3、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4、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

(四)考核要求

1、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

(1)识记:听、说;听话活动、说话能力。

(2)领会: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

(3)简单应用:落实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各项任务。

2、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1)识记: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三个特点。

(2)领会: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提高性和随机性特点。

(3)简单应用:结合生活实际随机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3、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1)识记:各种听话、说话训练方式的含义。

(2)领会:口语交际活动中听话与说话的关系。

(3)简单应用:各种听话、说话训练方式的应用。

4、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

(1)领会:口语交际方案的内容。

(2)综合应用:一次口语交际方案的编写。

 

第九章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认识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掌握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和原则。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一、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广泛和密切的联系

 1、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

 3、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4、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时代发展的信息

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1、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个性要求

 2、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特长

三、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

一、课外阅读活动

 1、培养学习兴趣为目的的阅读活动

 2、配合课堂教学为目的的课外活动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阅读

 4、提高学生某种语文能力的阅读

二、课外写作活动

 1、培养写作兴趣的课外活动

 2、培养写作能力的课外活动

 3、配合课堂作文教学的课外活动

 4、锻炼学生某种写作技巧的课外活动

 5、配合其它活动开展的课外写作

三、课外口语交际活动

 1、培养学生听话能力的活动方式

 2、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活动方式

四、课外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1、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活动

 2、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

 3、丰富学生人文情感的课外语文活动

 4、以培养兴趣为目的的活动

第三节  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

一、学生自主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2、坚持全员自觉参与

二、加强指导原则

 1、指导学生切实做好活动计划

 2、指导课外活动有组织地进行

 3、指导学生把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

三、适合学生原则

 1、充分了解学生

 2、切合学生的实际

四、不加重负担原则

 1、加强计划性

 2、不作硬性规定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2、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

3、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

(四)考核要求

1、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1)识记: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2)领会: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

(1)领会:各种中学课外语文活动方式的特点。

(2)简单应用:各种中学课外语文活动方式的应用。

(3)综合应用:课外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

3、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

(1)识记:学生自主原则、加强指导原则、适合学生原则、不加重负担原则。

(2)简单应用:各项中学课外语文活动原则的贯彻。

 


第十章  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复习的性质和意义,掌握复习的类型和方法。掌握上复习课的技能;理解测试的性质和意义,明确测试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命题技能和测试过程的组织。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的复习

一、复习的性质和意义

 1、复习的性质

 2、复习的意义

二、复习的类型和方法

1、复习的类型

 2、复习的方法

三、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1、布置任务

2、展开复习

3、归纳整理

4、巩固提高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的测试

一、测试的性质和意义

1、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学习

 3、有利于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

 4、有利于增进家庭对学生的了解

二、测试的内容及要求

 1、测试的内容

 2、测试的要求

三、测试的形式和题型

1、测试的形式

 2、测试的题型

四、测试的基本过程

1、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2、编制试卷,实施测试

 3、评阅答卷,确定成绩

 4、分析结果,解释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学语文课的复习

2、中学语文课的测试

(四)考核要求

1、中学语文课的复习。

(1)识记:复习的类型和方法。

(2)领会:复习的性质和意义。

(3)简单应用:复习课的组织和实施。

2、中学语文课的测试。

(1)识记:测试的形式和题型。

(2)领会:测试的性质和意义;测试的内容和要求。

(3)简单应用:各种试题的命制。

(4)综合应用:一次测试的计划与结果分析。

 

Ⅲ、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

    本大纲与推荐自学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都有。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陈建伟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

主要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了解、知道;理解、清楚;掌握、会用;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相关章的基本要求中也具体指明。

本课程共4学分,不含中学语文教学实习学分。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习时间为 72 学时,其中讲授 24 学时,自学 48 学时。讲授要注意结合教学案例,处理好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知能层级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知能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四个知能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考试的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时不得携带任何对本课程内容具有提示作用的资料与工具书。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覆盖全课程,又突出重点。

3、本课程考试命题不得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的范围,考核目标不得高于本大纲中规定的最高知能层级。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掌握。不能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知能层级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20 % ,领会占 30 % ,简单应用占 30 % ,综合应用占 20% 。

5、本课程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试题的难易程度与知能层级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

6、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考试命题必须按照本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每次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不能超出规定题型。

 


 
附件3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设计原理课程(课程代码:09235)考试大纲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  设计含义

第2章  设计元素

第3章  设计原则

     第4章  设计思维与方法

     第5章  设计程序

     第6章  设计师

     第7章  设计的技术特征

     第8章  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9章  设计的经济特征

     第10章  设计的文化特征

     第11章  工业产品设计

     第12章  环境艺术设计

     第13章  视觉传达设计

     第14章  染织服装设计

     第15章  非物质设计

     第16章  现代设计史略

     第17章  设计心理学

     第18章  设计美学

     第19章  设计教育学

     第20章  设计批评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设计原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对现代设计实践活动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论述,内容包括设计内涵:设计涵义、元素、原则、思维方法、程序、设计师;设计特征:设计的技术、艺术、经济、文化特征;设计形态: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染织服装设计、非物质设计;设计史论:现代设计史略、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教育学、设计批评。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全面认识和了解现代设计,把握现代设计的实质和规律,为未来专业设计的学习、训练、实践和创意奠定基础,并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本课程第一部分具体分析和论述了现代设计的涵义、元素、原则、程序、思维方法、设计师等,让学生对设计实践有清晰、深刻的认识;第二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对设计的技术、艺术、经济和文化特征进行了论述,从广度上和深度上提高和加深学生对设计多种特征的认识;第三部分介绍和论述了现代设计在现实社会中呈现的多种具体形态,让学生对具体设计形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第四部分从历史和跨学科理论的层面,对设计史进行简略回顾,对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史论知识和水平。

三、教材重点是第2、3、4、5、6章,次重点是1、7、8、9、10、11、12、13、14、15章,其余为一般章节。设计元素、原则、思维方法、程序、设计师及设计特征和设计形态是设计概论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  设计涵义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论述了设计的涵义。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的广义涵义、语源学意义和狭义涵义;了解现代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现代设计的涵义、特点和形态。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涵义和形态。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1 设计

1.1.1 设计是人的冲动和需要

1.1.2 设计的语源学意义

1.2 现代设计

1.2.1 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1.2.2 现代设计的含义、特点和形态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 设计

领会:广义的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

(二) 现代设计

1.领会:现代设计的一般涵义和核心内容、现代设计的特点。

2.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   


第2章  设计元素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元素。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线条、空间、明度、色彩、肌理、材料等设计元素的类型、特征、组合方式和在设计中的作用等;本章重点:线条的类型和特性;线条在设计中的作用;二维平面幻想空间的营造方法;肌理的类型和功能。本章难点:空间的营造和构成方法。

二、课程内容

2.1 线条、空间

2.1.1线条

2.1.2 空间

2.2 明度、色彩

2.2.1 明度

2.2.2 色彩

2.3 肌理、材料

2.3.1 肌理

2.3.2 材料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 线条、空间

     1. 领会:“动线”,“主轴线”,“序列”。

2. 简单应用:线条在设计中的作用;三维立体空间的类型;创造空间的方法。

3. 综合应用:线条的类型和特性;二维平面幻想空间的营造方法。

(二) 明度、色彩

    1. 识记:明度,三大面,三大调,艾维斯色相环,孟塞尔色彩理论。

2. 领会:色彩性质,色彩关系。

(三)肌理、材料

    1. 领会:材料的特质。

2. 简单应用:肌理、肌理的类型,肌理的功能。

 

第3章  设计原则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原则。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设计基本原则有深刻的认识,掌握统一性、多样性、平衡、节奏、比例、尺度等设计基本原则,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的作用原理、作用效果和具体类型。本章重点:如何达到设计的统一;平衡的类型;节奏的类型。本章难点:节奏类型。

二、课程内容

3.1 统一与多样

3.1.1 统一性

3.1.2 多样性

3.2 平衡与节奏

3.2.1 平衡

3.2.1 节奏

3.3 比例与尺度

3.3.1 比例

3.3.2 尺度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 统一与多样

    1. 简单应用:如何达到设计的统一和三种一般方法。

2. 领会:多样性的精髓。

3. 简单应用: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原则或方法。

(二) 平衡与节奏

    1. 综合应用:平衡的类型和实例。

2. 简单应用:节奏的类型。

(三)比例与尺度

    1. 简单应用:几种经典比例。

2. 简单应用:用实例说明设计中尺度的运用。

 

第4章  设计思维与方法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的思维和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设计思维的特征和类型;掌握设计四种基本方法;掌握和运用头脑风暴法。本章重点:创造性思维如何催生设计创意;头脑风暴法。 本章难点:创造性思维如何催生设计创意。

二、课程内容

4.1设计思维

4.1.1 设计思维是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4.1.2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4.1.3 设计思维的类型

4.2设计方法

4.2.1 功能论方法

4.2.2 艺术论方法

4.2.3 系统论方法

4.2.4 头脑风暴法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设计思维

1. 领会: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设计思维的类型。

2. 简单应用:设计思维中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以及它们的作用方式。

3. 综合应用:创造性思维如何催生设计创意。

(二)设计方法

1. 领会:设计的基本方法。

2. 综合应用:头脑风暴法。

 

第5章  设计程序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程序。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设计过程的环节和一般程序,理解灵感的触发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本章重点:设计的过程;团队设计。本章难点:灵感的触发。

二、课程内容

5.1设计过程

5.1.1 灵感触发

5.1.2 设计过程

5.1.3 调动集体智慧

5.2一般设计程序

5.2.1 设计三部曲

5.2.2 一般设计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设计过程

1. 领会:灵感和灵感的触发。

2. 简单应用:团队设计。

3. 综合应用:设计的过程。

(二)一般设计程序

    1. 领会:设计一般程序。

2. 简单应用:设计“三部曲”。

 

第6章  设计师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师。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师的产生过程;掌握设计师的诸多类型;掌握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理解和应用设计师的形态创造和表现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创意能力等;掌握设计师的社会责任,理解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计的内涵和重要性。本章重点: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本章难点:对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的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内容

6.1设计师的产生和类型

6.1.1 设计师的产生

6.1.2 设计师的类型

6.2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

6.3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6.3.1 人性化设计

6.3.2 绿色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设计师的产生和类型

1. 识记:著名现代设计师。

2. 简单应用:设计师的类型。

(二)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

1. 简单应用: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2. 综合应用: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

 

第7章  设计的技术特征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的技术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掌握科技进步,特别是新材料和计算机的发明对现代设计的巨大影响;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内涵;掌握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尺度。本章重点:人类科技进步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尺度。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7.1设计与技术

7.1.1 设计与科学技术

7.1.2 设计与科技进步

7.2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7.2.1 人机工程学

7.2.2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尺度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设计与技术

 简单应用:人类科技进步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二)设计与人机工程学

       1. 领会:人机工程学的内涵。

 2. 简单应用: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尺度。

 

第8章  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的艺术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与艺术的历史发展关系;理解设计的艺术特征;掌握和运用设计的艺术创造、抽象、造型、装饰、解构等艺术手法;掌握和运用现代设计与装饰的历史发展关系。本章重点:设计的艺术手法;现代设计与装饰的历史发展关系。本章难点:设计的艺术特征;设计的艺术手法。

二、课程内容

8.1 设计与艺术

8.1.1 设计与艺术

8.1.2 设计的艺术特征

8.2 设计的艺术手法

8.2.1 设计的艺术手法

8.2.2 设计与装饰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设计与艺术

领会:设计的艺术特征。

(二)设计的艺术手法

       综合应用:设计的艺术手法;现代设计与装饰的历史发展关系。

 

第9章  设计的经济特征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的经济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设计产品的经济价值;掌握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了解设计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掌握设计企业管理和设计师管理的方式和特征;了解设计项目管理;掌握设计管理营销策略。本章重点:设计与消费的关系;设计师管理。本章难点:设计师管理。

二、课程内容

9.1设计经济学

9.1.1 设计与经济价值

9.1.2 设计与生产和消费

9.1.3 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9.2设计的管理与营销

9.2.1 设计管理

9.2.2 设计管理营销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设计经济学

       1. 领会:设计与生产的关系。

2. 简单应用:简述设计产品的实用价值和附加价值,并举例说明如何创造附加价值。

3. 综合应用:设计与消费的关系。

(二)设计的管理与营销

       l. 简单应用:简述和评价设计企业管理的垂直式结构和矩阵式结构,简述三种设计管理营销策略。

2. 综合应用:举例说明设计师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第10章  设计的文化特征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的文化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掌握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了解设计的传统;掌握设计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本章重点: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本章难点:设计文化。

二、课程内容

10.1设计与文化

10.1.1 文化

10.1.2 设计文化

10.2 设计与生活方式

10.3 设计的传统和风格

10.3.1 设计的传统

10.3.1 设计的风格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设计与文化

        领会:简述人类文化的三大部分。

(二)设计与生活方式

       简单应用:简述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设计改变人们生活的三种方式。

(三)设计的传统和风格

1. 领会:设计的时代风格;设计的民族风格。

       2. 综合应用:论述现代设计的四个重要特征。

 

第11章  工业产品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工业产品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业设计;理解产品设计;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结合实例理解产品设计的程序和过程。本章重点: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本章难点: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内容

  11.1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

  11.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

  11.3产品设计的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

       领会:简述产品设计。

(二)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

       简单应用:简述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简述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三)产品设计的程序

        领会:举例说明产品设计的程序;举例说明产品设计的过程。

 

 

第12章  环境艺术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类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三种实验;掌握建筑设计的过程;理解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理解景观和景观设计;掌握景观设计的种类。本章重点:人类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三种实验;建筑设计的过程。本章难点:建筑设计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

  12.1城市规划设计

  12.2建筑设计

  12.3室内设计

  12.4景观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城市规划设计

       简单应用:简述人类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三种实验。

(二)建筑设计

       简单应用:简述建筑设计的过程。

(三)室内设计

       领会:简述室内设计的四个主要内容;为什么室内设计成为设计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四)景观设计

       l. 领会:名词解释:景观;景观设计。

2. 简单应用:举例说明景观设计的种类。

 

第13章  视觉传达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视觉传达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字体设计;理解汉字和拉丁文字印刷字体的形式特点;掌握字体设计在招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解广告的三大类别;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理解企业的CI、CIS、MI、BI和VI;掌握企业VIS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本章重点:字体设计在招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企业VIS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本章难点:理解企业的MI、BI和VI。

二、课程内容

13.1字体设计

13.1.1 字体的形式特点

13.1.2 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3.2广告设计

13.3书籍装帧设计

13.4 CI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字体设计

       1. 领会:名词解释字体设计;简述四种汉字印刷字体的形式特点;简述四种拉丁文

字印刷字体的形式特点。

2.简单应用:简述字体设计在招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二)广告设计

       领会:简述广告的三大类别。

(三)书籍装帧设计

       领会:书籍装帧设计;

(四)CI设计

       l. 识记:CI的提出;CIS的组成子系统。

2. 领会:MI;BI;VI。

3. 简单应用:简述企业VIS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

 

第14章  染织服装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染织服装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印染和制造工艺;掌握染织图案造型的基本形式;了解染织图案造型的美感因素;掌握服装设计的特性和要考虑的因素、条件;掌握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本章重点:染织图案造型的基本形式;服装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和条件。本章难点:理解印染和制造工艺。

二、课程内容

14.1染织设计

14.1.1 染织工艺

14.1.2 染织图案设计

14.2服装设计

14.2.1 服装设计的特性

14.2.2 服装设计师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染织设计

       1. 领会:织物;印花;大提花织物。

2. 简单应用:简述染织图案造型的基本形式。

(二)服装设计

       简单应用:简述服装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和条件;简述服装设计的特性;简述服装设

计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15章  非物质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非物质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掌握非物质设计的特征;理解人机界面设计和计算机人机界面设计的发展变化;掌握网页和在线媒体设计的原则;了解网页和在线媒体设计的内容和过程;了解电子网络游戏设计。本章重点:非物质设计的特征。本章难点:人机界面设计。

二、课程内容

15.1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15.2非物质设计的特征

15.3 非物质设计的类型

15.3.1 人机界面设计

15.3.2 互联网和在线媒体设计

15.3.3 电子网络游戏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简单应用:简述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二)非物质设计的特征

       简单应用:简述非物质设计的特征。

(三)非物质设计的类型

       1. 领会:人机界面设计;计算机人机界面设计的发展变化。

2. 简单应用:简述网页和在线媒体设计的原则。

 

第16章  现代设计史略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现代设计史略。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理解和识记主要设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设计理念。本章重点:沃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设计原则。本章难点:后现代设计。

二、课程内容

16.1 现代设计的萌芽

16.1.1 工艺美术运动

16.1.2 新艺术运动

16.1.3 装饰艺术运动

16.2 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16.2.1 德意志制造同盟

16.2.2 包豪斯

16.2.3 美国现代工业设计

16.2.4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16.3 现代设计的成熟

16.3.1 欧洲理性主义现代设计

16.3.2 美国消费主义现代设计

16.3.3 意大利艺术主义现代设计

16.4 后现代设计

16.4.1 后现代主义建筑

16.4.2 孟菲斯

16.4.3 波普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现代设计的萌芽

       1. 识记: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

2. 领会:简述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

(二)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1. 识记:沃特?格罗皮乌斯;雷蒙?罗维;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

2. 领会:包豪斯的设计原则;福特主义;流线型运动;有机建筑。

(三)现代设计的成熟

       领会:“有计划废止制”。

(四)后现代设计

       识记:罗伯特?文丘里;索特萨斯。

 

第17章  设计心理学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心理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现代设计关系密切的心理学理流派;理解视知觉的规律性;理解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了解设计消费心理。本章重点: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本章难点:视知觉的规律性。

二、课程内容

17.1 设计与视知觉

17.2 设计与情感

17.3 设计消费心理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设计与视知觉

       领会:简述视知觉的规律性。

(二)设计与情感

       领会:简述诺曼的设计情感三个层次。

(三)现代设计的成熟

       领会:设计消费心理。

 

第18章  设计美学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美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的功能美和艺术美;理解设计技术美的特征;理解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和设计形式美学法则。本章重点: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本章难点:设计形式美学法则。

二、课程内容

18.1技术美

18.2功能美

18.3艺术美

18.4形式美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技术美

       领会:设计技术美的特征。

(二)形式美

       领会:简述人的形式感的形成;简述几种设计形式美学法则。

 

第19章  设计教育学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教育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发展,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教育建设的原则;掌握包豪斯设计学院的革新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历史性贡献。本章重点:包豪斯设计学院在现代设计教育上的重要革新。本章难点:现代设计教育建设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

19.1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9.2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探索

19.3现代设计教育建设的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领会: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创立者和历史性贡献。

2.简单应用:包豪斯设计学院在现代设计教育上的重要革新。

 

第20章  设计批评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讲设计批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批评,设计批评原理和设计批评发展历史;理解设计专业批评者和产品符号系统的三个层次;识记设计批评的代表人物。本章重点:设计专业批评者。本章难点:设计批评原理。

二、课程内容

20.1设计批评

20.2设计批评原理

20.3设计批评的历史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设计批评

       领会:设计专业批评者。

(二)设计批评原理

       领会:简述产品符号系统的三个层次。

(三)设计批评的历史发展

       识记: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萨利文“形式依随功能”;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维克多?巴巴纳克的绿色设计的思想。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的考试要求

(一)考核考生对现代设计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考生运用现代设计理论知识分析设计实践、实例和历史的能力。

二、考试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根据设计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

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三、本课程使用的部分教材与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设计概论》(第二版),邱景源、江滨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第二版。

参考书:(1)贝弗林.艺术设计概论.孙里宁译.【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四、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问题

(一)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三)本课程考试题型有6种,分别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四)本课程考试卷面中,易、较易、较难、难4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五)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

30%、30%、20%。

五、本课程自学方法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

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

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

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考试,

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设计概论,特别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应结合设计实践或学生自身的设计创作来理解设计知识和理论。

   (3)可将复杂知识理论结合设计实践和设计实例理解了以后记忆。

(4)可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索纸质或电子的相关资料,如设计理论、设计现象、设计史料、大师设计理念和作品等,来辅助和加深课本的学习。

 

如需咨询详情:13332874216赵老师

Posted @ 2013/5/14


  • 首页
  • 电话
  • 返回顶部
  • 咨询热线
    020-3881694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