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自考知识点: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教育政策的主要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表现:
1)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
2)为实现教育政策目标规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规范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且还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做得更好。
(2)协调作用
定义:协调作用――政策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原因:教育政策之所以具有协调作用,首先是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即政策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其次是由政策体系的内在要求决定的。教育政策体系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政策之间必须合理的搭配组合;再次是由政策协调的核心内容决定的,在政策协调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核心内容是利益关系。
主要特征表现:
1)多维性。政策所要协调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协调某一事物,正是为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取得相对平衡。
2)动态性。协调的过程,是是在事物之间进行“给与”和“让渡”的过程,是在发展中由失衡、不协调状态向平衡、协调、稳定发展转化的过程。
3)适度性。政策在协调事物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时,应掌握利益需求的最佳满足界限,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违背了适度原则,就会出现新的不平衡。
(3)控制作用
定义:控制作用――政策制定者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
原因:政策之所以具有控制作用,首先,是由政策的规范性决定的;其次,是由政策控制在社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决定的。
主要特征表现:
1)具有控制机制的强制性;
2)具有惩罚性。
教育政策主要表现形式
一、党的政策文件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和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
三、党的领导机关与国家机关联合发布的各种决议、决定、通知等
四、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
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制定教育政策的主要依据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3)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
1)政治性原则
是制定教育政策所应遵循的首要的和根本性的原则。
2)群众路线的原则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保证,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保证。制定教育政策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原则。
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而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三是要反对命令主义,也要反对尾巴主义。
3)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制度上保证教育政策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又防止各自为政;既能从制度上防止个人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同时又避免无人负责,放任自流;既能够从制度上保证个人和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又能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实行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实事求是地对待外国经验,反对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否定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
更多自考资讯请咨询广州通用教育:http://www.gzzk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