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0-38816946

中国画如何面对世界?

发布时间:2018-08-04来源:通用教育浏览次数:1533

 中国画如何面对世界?

 

 

 

        近百年主动积极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引进和推行西方教育方法和体系的结果,的确彻底地打破中国文化的原有格局,改变了许多传统的观念,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但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受到亡国灭种危机的刺激,变革的浪潮变得越来越猛烈而且激进,尤其是发展到对自身的文化传统也丧失了信心,这种变革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误区。
 
  这个误区,就中国画范围来看,一言以蔽之,就是弃己之长、用己之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弃线条造型之长,用体面造型之短。
  在中国,绘画和书法用的是同一种基本材料,那就是圆锥形的毛笔、宣纸或绢,再加上松烟墨。这种共同的工具导致了中国绘画与书法息息相关,以线见长。这根线,固然能够勾画形体,但又超越于形体。因为作为物象轮廓的那根所谓“线”,其实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的主观感觉,因此与真实存在的“体”和“面”比较,它与人的心灵、情绪的联系更加直接。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与世界上其他的笔相比,表现力强大得多,也丰富得多。同样是一笔画出来的线,但是中国毛笔通过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运用,就能把书写者的个性、气质、修养、性别以及喜怒哀乐的情绪传达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在中国书法和绘画中,线条的表现力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也是其他绘画工具无法望其项背的。
  但是,近百年引入西方观念,使中国画转为追求用“面”和“体”去造型,结果,线条的运用被严重弱化,甚至被抛弃。无疑,无论是线还是体、面,都是造型的手段;只不过,受工具和用材特性所限,中国画的画家无论如何努力,也绝不可能做到像用油彩和棉布作画的西洋画家那样,把体和面画得那般逼真、具体和丰富。弃长用短的结果,只能使中国画降格为西洋画的笨拙学徒。

  2、弃以简驭繁之长,用以繁显微之短。
  以简驭繁是中国人把握世界的方式,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就绘画来说,中国画强调用线造型固然是典型的以简驭繁做法,另外用色也是以简驭繁。其实,用简的方式表现事物,并不比用繁复的方式容易。因为这要求简而不空,无能生有。作品的形式是简单概括的,但是内涵却是丰富饱满的。欣赏这类作品,需要读者有更活跃的想象补充能力、更主动的参与精神。相反,通过巨细无遗、纤毫毕现式的繁复、深入来再现客观物象,绝不是中国画的长处。

  3、弃形而上的写意之长,用形而下的写实之短。
  古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画家也是追求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不过,由于工具媒材的局限,即使像宋代院体画那样刻意求真,这个目标也始终未能达到。因此很早就发展出写意的一路。而且通过不断探索,创造出了一种与写实绘画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从形而下的具象把握,转向形而上的抽象表现。到了文人画时代,更加变本加厉,甚至把形体和笔墨两者的主次关系颠倒过来。比如徐渭、八大山人,他们是借助鸟和花的形体来表现笔墨的情趣。这类完全凭借主观感觉和笔墨的节奏来抒发情感的大写意画风,应当说是中国首先创造的,它所达到的审美高度丝毫不低于西洋的写实作品。
  这三个特点实际上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重要传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面目。它曾经在世界画坛占有备受尊敬的一席,并对东方乃至西方的美术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是近百年来,这个传统却被我们自动放弃了。
  中国画怎样才能有尊严地面对世界,重新确立其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认真总结近百年变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再妄自菲薄,唯西方的马首是瞻,继续充当西方文化的附庸,而是要回归与重振中国艺术自身的“道统”。重新发挥中国画以线造型、以简驭繁和侧重写意三大优长,沿着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的方向去寻求突破。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不管是当前的中国画,抑或是中国当前的油画、版画、雕塑,乃至一切中国艺术,都必须认真解决和始终坚守住的,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就是中庸之道,是含蓄、内敛、不走极端,认为过犹不及;就是所谓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

 

 

 

 

 


广州通用教育诚邀有志成才者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智力投资永远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自考艺术设计专业介绍:
http://www.gzzk114.com/yssji.shtml
了解更多广州自考专业http://www.gzzk114.com/

 

 

  • 首页
  • 电话
  • 返回顶部
  • 咨询热线
    020-3881694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