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美术评价新取
作为中华文化整体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美术评价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大众共同的审美理想和对造型艺术及相关方面的基本价值判断。当前,培育美术评价新取向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
1、建设以本土美术为核心的主流美术
国画和书法是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当代国画和书法创作,一方面日益重视自身的文脉传统和艺术规律,更加突显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不断适应社会现实和时代需要,从与时俱进的现代生活和艺术经验中汲取推陈出新的资源。 本土美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包括雕刻、锻金、烧造、织绣等门类在内的传统工艺美术,以及由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陶艺、漆艺、纤维艺术等新手工艺术。本土美术还有一个群众基础广泛的独特形态,这就是民间美术,包括年画、剪纸、刺绣、彩塑、皮影、木偶、灯彩等,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通常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这些深刻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并具有深厚历史积累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本土美术,应该作为中国主流美术的核心。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油画、水彩画、西式版画和雕塑等外来美术样式,如今已融入中国社会生活及艺术体系。这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精神、体现中华审美理想、重视人文思想表达和社会情怀抒发、富于表现力和时代感、并为人民群众日益接受的外来美术样式,应该成为中国主流美术的中坚。
2、进军数字化艺术高地
出于维护民族整体利益的文化战略追求,我们应该奋力向数字化艺术高地进军。在眼下的中国,数字化艺术任重道远。业已参与商业运作的网络游戏、电脑动画、数码影视与音乐等都只能算是数字化艺术的初步实践,蜗居象牙塔的“影像艺术”实验还未能领悟数字化技术的审美功效。刚刚起步的中国数字化艺术实践,一方面需要努力创造自主的技术平台,一方面又需要明确自己的宏观价值取向。后者往往更容易被数字化技术的“全球化”迷彩所蔽障,从而使我们的数字化艺术实践丧失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诉求。
3、倡导“人际和谐”和“中国生活方式”的设计艺术
设计艺术事关国计民生,是具有极大战略利益的艺术形态,应该倡导以“人际和谐”和“中国生活方式”为目标的设计艺术,并把它作为美术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整体情况而言,既缺乏高远的战略意识又缺乏务实的具体实践,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最大问题。伦理意识淡薄的设计艺术,难免会成为商业主义的附庸。针对“中国生活方式”进行设计,不仅有关怀民生的积极现实意义,更有维护民族产业和国家利益的深远价值。着意培养切合生活方式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大力展开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实用的设计实践和设计探索,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创造大国”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功课,具有忽视不得的战略意义。
4、保护民间美术的生态环境
民间美术生于民间,属于民众。比照传统民间美术与社会生活的“鱼水之亲”,应该把保护民间美术的生态环境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工作体系。相应的保护工作也应该倚重民间智慧和民众力量,还民间美术以汪洋活水,让广大民众自发地创造和发展真正属于他们的艺术。因此,应该把活态保护民间美术、维护其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和建设立足于本土民众的美术核心价值观、发展真正体现民众文化权益的当代美术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5、扶持基础理论研究和美术教育
基础理论研究是建设美术评价新取向的关键环节,美术教育则是传播美术评价新取向的主要途径。中国学者应该立足于中华文化立场,自信而坚定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见解和审美情感,确立基于中华文化和社会生活基础的美术新取向。目前的学院式教育是否适合国画、书法、传统工艺美术的薪火承传,是否能够保持中华文化精神和学理品格的延续,依然是未了的大问题。在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目标下,当代美术教育应该针对中华文化的特性和规律,针对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和审美精神,针对中国艺术的学理认识和技艺法度要求,进行教育制度创新、教学理念创新和课程设置创新。
在市场化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利用市场方式在艺术领域,包括创作和欣赏、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并强化符合整体国家利益和长远民族利益的引导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艺术市场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为此,培育美术评价新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广州通用教育诚邀有志成才者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智力投资永远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自考艺术设计专业介绍:http://www.gzzk114.com/yssji.shtml
了解更多广州自考专业:http://www.gzzk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