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0-38816946

自考知识点:学前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发布时间:2018-08-04来源:通用教育浏览次数:2999

自考知识点:学前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概念反应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没有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行为,态度与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基本一致,任何社会和群体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
       个体社会化既然反映了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那么,它就必然因个体的年龄阶段而有差异,又因社会的期待内容而不同,由此可以将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分两大类:
       第一类:与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等。
       成为成人之前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包括:初级社会化,即出生到入学前要通过家庭生活而进行的社会化;次级社会化,在校学习期间要通过学校生活而进行的社会化。
       成为成人后的社会化,包括:第三级社会化,即就业后要通过职业劳动而进行的社会化;第四级社会化,即退休后要通过养老生活而进行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个终身的过程(某一阶段的社会化成功,不等于可保证其后阶段中社会化的成功)。
       第二类:由社会期待不同而导致的如认知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特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等。

       二、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人出生后开始的。儿童入学前,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从不懂、不会到逐步完善自己,并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出生到3岁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婴儿出生不久,就表现出与亲人交往的愿望,如看妈妈的面孔微笑,在成人逗引下发出欢快声音等等。在儿童不会说话之前,哭叫便是与人交往和表达要求的手段。儿童常用哭声或哼哼的声音表达愿望。同时,成人还应主动引导儿童的交往活动,如让儿童做一些动作,认识一些物品或拾放物品,用玩具引导儿童做游戏。儿童可以独立行走后,活动范围扩大了,主动性可以发挥了,这时应为儿童提供多种环境,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环境,接触不同年龄、不同环境,接触不同性别的人,并引导婴儿与其发生交往活动。最初形成的社会习惯是较容易的,也是可贵的,而长大再去纠正不良的习惯,却是很困难的。

智力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广州自考专业介绍:http://www.gzzk114.com/

学前教育自考专业http://www.gzzk114.com/xqjyu.shtml

  • 首页
  • 电话
  • 返回顶部
  • 咨询热线
    020-3881694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