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第三届“中英
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交大召开。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未来”的
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如何以对“马克思主义与未来”的探讨为契机,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西美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境遇的结合点上,思考马克思主义在
未来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美学在这种可能性面临的问题、危机、挑战
与任务,是论坛的焦点所在。来自美国、英国、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瑞士、俄
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共17所国外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国内50多所国内高校、
科研院所共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上海交大人文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王杰指出:马克思
主义美学在当下正处于一种十分艰难而且百般交集的复杂局面,在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美学重新成为公共话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随着不同的理论
在对现实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
义美学面对当代社会价值危机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思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
能力和解释能力的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就能够重新成为公共话语,从而担
当起批判现实和改变世界的历史责任。
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夏锦乾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百余年来一直是无
可争议的中国美学主流,而新世纪的中国美学,则面临着将群体“人”向个体“
人”的祛魅和转化,以百年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中“人
”的解放为基础,重塑中国“人”的形象,建立新的现代的中国美学的艰巨任务
。
美国加州大学社会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列宁哲学研究专家凯文?安德
森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杜维明教授,斯洛文尼亚科学与艺术研究院阿
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大卫?马格列斯教授,曼彻斯
特大学大卫?奥尔德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高建平教授等在会上作了精
彩发言。
“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由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王杰教授与英国曼彻
斯特大学艺术、语言与文化学院戴维?奥尔德森教授于2010年共同发起。